好鄉景點
分隔線
隘門
隘門林投沙灘
橫跨隘門、林投及尖山三村的沙灘總長3000多公尺,是澎湖最長的沙灘,環繞湖西鄉南邊的海岸,海水清澈,沙質細密,從事水上活動、散步、踩水踏浪都是極好選擇。
林投
林投公園
與綿長沙灘密不可分,防風林茂密成蔭,是散步休閒的好所在。公園西側有軍人忠靈祠,園內有以前的戰車、火砲及飛機等靜態展示。
龍門
後灣沙灘
為白色的砂質沙灘,龍門後灣沙灘地點隱密,遊客稀少,是放空休閒的好去處。冬季風浪大,常有風浪板玩家在此玩風浪板。這裡有戰車造型的洗手間及沖洗設施供遊客利用。
裡正角日軍上陸紀念碑
裡正角在1895年為日本陸軍混成支隊登陸澎湖的地點。隨後建立「明治二十八年混成之隊上陸紀念碑」,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改為「台灣光復紀念碑」。主體高約2公尺,以花崗岩建造,為目前國內最早有關日軍侵台的紀念碑,是縣定古蹟。
龍門鼓浪
冬季時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海浪,捲起層層白色浪花,有如萬馬奔騰,十分壯觀。
菓葉
菓葉日出
菓葉日出為澎湖古八景之一,在觀日樓或沙灘上,望向東方大海,日出美景與海色相依。春、夏有時可見朝陽隱約浮現在中央山脈的輪廓上。在觀日樓可看到維護完整的石滬。
菓葉灰窯
灰窯為澎湖具代表性之傳統產業之一,利用珊瑚礁石碎片、貝殼碎片等燒製石灰,現因社會型態改變而沒落。菓葉灰窯的外型富有古堡風情,原本年久失修,業經文化局修復完成。
南寮
南寮社區
南寮擁有許多傳統舊民居,使其保有濃厚傳統澎湖農村氛圍,可近距離觀察在地特色老屋及菜宅。近年社造發展蓬勃,有就地取材的浮球、石雕蔬菜三寶、牛與牛車等裝置藝術角落可拍照及Nanliao意象打卡點,此外還有傳統農村體驗活動,相當值得造訪。
南寮村亦取得環境教育場所認證,為學習環境教育的極佳場域。
◎牛屎窟
早期因木材缺乏,揀拾牛屎儲存於牛屎窟中,天氣好時加水以腳不斷踩踏,製作成橢圓形牛屎片,並貼於住宅的咾咕石牆曬乾後當成燃料使用。
◎牛屎餅
◎魚灶
過去加工烹煮丁香、臭肉、狗蝦及部分小管的地方,為本縣特殊的傳統產業建築景觀。南寮社區近年修復魚灶及重現牛屎窟,辦理社區小旅行文化體驗活動。
◎南寮古厝
走在傳統鄉村,體會人與環境共生的智慧,慢活樂遊,此樂無窮。
◎石敢當
◎社區文化或環境教育體驗,請聯絡南寮社區發展協會(06)992-1759
北寮
赤嶼奎壁山地質公園
奎壁山:為一典型陸連島,山上視野遼闊,景觀極佳,碧海藍天,澎湖東北海的島嶼都可看見,北邊的柱狀玄武岩海崖,非常壯觀,而白色沙灘是遊憩戲水的好地點。此地亦為觀賞日出的好地點。
赤嶼:位於奎壁山東方,與奎壁山之間相隔海蝕平台。因侵蝕作用露出玄武岩熔岩流岩脈。因漲退潮差,退潮時露出一條步道與奎壁山海邊相連,近年以「摩西分海」而馳名。
◎前往赤嶼請務必注意潮汐時間,並遵守生態管制措施。
◎澎管處潮汐時間參考表
雞善嶼
由大小雞善組成,漲潮時海水隔離成兩小島。海崖的柱狀節理非常明顯,大雞善四周有多個海蝕洞,小雞善的柱狀玄武岩筆直屹立海中,整體地勢高低變化明顯,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,夏季時燕鷗為繁殖地,盤旋覓食,相當壯觀。
錠鈎嶼
由四個玄武岩礁組成,岩漿流出形成具各種不同方向的柱狀節理,再經過風化與海蝕,形成奇特多樣海蝕地形,有桂林山水的氣勢。每年夏季燕鷗至此繁殖、棲息,數量眾多,為賞鳥者的天堂,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之一。冬季沿岸礁石長有紫菜,與雞善嶼一樣均為附近村落共有產業。
◎可至沙港搭乘遊艇前往兩島海上巡航
白坑
白坑村海邊有美麗的珊瑚碎屑沙灘,並可見海灣對面的北寮奎壁山,以及雞善、錠鈎嶼。過去這片沙灘為本縣製作石灰的原料,後因水泥興起,加上環保問題,使石灰產業沒落。另外白坑盛產風茹,為本縣的特色茶飲原料。
青螺
青螺濕地
為國家級濕地。底質多樣,有沙灘、泥灘、礁岩等,縣府於溼地復育紅樹林,成為泥灘帶物種的庇護、覓食地。青螺沙嘴呈長鈎狀,綿延數百公尺的珊瑚碎屑灘地。夏季有小燕鷗在此繁殖棲息,農漁局在此設有賞鳥版,是觀察小燕鷗繁衍的好地點。
虎頭山
鄰近海岸,視野極佳,可眺望青螺沙嘴與周圍美景。其上的陽明妙塔是澎湖石塔中唯一有祈雨作用的石塔。
成功
成功水庫
成功水庫是澎湖最大的水庫,也是最早興建的水庫,靠雨水集水。公所於天軍殿正前方緊鄰大壩處闢親水公園。水庫冬季可見冬候鳥棲息、覓食。
鼎灣
四眼井
位於鼎灣信仰中心開帝殿東側。民國42年依據舊井型式開鑿,就地取材以咾咕石逐層堆疊工法完成建造。四眼井由四圓形水泥圈互相緊靠成四個井口,中間以尖錐型水泥相連,富造型特色,每孔約60公分寬。四眼井造型不僅保障了汲水安全,同時可多人使用。對村民來說井水為賴以維生的泉源,社交活動的場所。至今每年端午仍依傳統習俗取午時水飲用、淨身以保平安。
字紙亭
即為「敬字亭」。位於鼎灣信仰中心開帝殿東側,外觀像金爐,實際上是專門焚燒字紙書籍的小型建築物。相傳百餘年前,開帝殿主神開天仙帝(神農氏)降乩指示村民重視文字紙張,不可任意拋棄,村民於是興建「字紙亭」,專門焚燒字紙書籍以崇聖跡。「尚文惜字」為漢文化對儒家聖賢之道的尊崇,故代表敬惜字紙的敬字亭在傳統社會中可見。鼎灣的「字紙亭」為澎湖僅存的一座,格外具有意義。
沙港
沙港村三面環海,為海上活動便利的聚落,建設完備的三座漁港,利於海上休閒活動,如夜釣小管,暢遊東北海的島嶼自然景觀。沙港有廣大的潮間帶,並可遠眺海上及白沙各島風光及風車。村內仍保有不少傳統古厝,為聚落保存的特色觀光據點。「沙港廣聖殿文物典藏館」位於「印象‧沙港」民宿一樓,保留有澎湖早期先民的宗教藝術創作,傳統宮廟彩繪與石雕作品。
許家
許家古厝群
許家村內古厝群已有300多年歷史,整體呈現中國南方聚落的梳式配置,是探訪澎湖傳統聚落的好所在。許家下社西側住宅形成的長巷,尚存留隘門的遺跡。許家29號民宅建於大正時期,為一落四櫸頭的澎湖傳統民宅形制。它的過水庭屋脊為燕尾官宅形式,為其最大特色。
潭邊
潭邊村有百年燈猜的文化,廟前海堤旁有小公園與涼亭,可休憩觀夕陽美景。